如何與兒童談論死亡?善用繪本、教孩子學會珍惜生命
之前收到大好書屋出版社寄來一本喪親的繪本,邀請我閱讀和分享讀後心得。對我來說,跟死亡有關的繪本並不少見,但當媽之後,對於孩子面對媽媽過世、人生中會永久失去母親的這件事,感觸變得非常強烈,有時候想到若是有一天我在孩子年幼時就撒手人寰,他們該如何是好,甚至是無法想下去的。
之前收到大好書屋出版社寄來一本喪親的繪本,邀請我閱讀和分享讀後心得。對我來說,跟死亡有關的繪本並不少見,但當媽之後,對於孩子面對媽媽過世、人生中會永久失去母親的這件事,感觸變得非常強烈,有時候想到若是有一天我在孩子年幼時就撒手人寰,他們該如何是好,甚至是無法想下去的。
我是一名心理師,也曾是一名不孕症患者,在尚未接受試管嬰兒療程之前,我以為我懂能夠理解不孕夫妻個案在人工生殖過程中承受了什麼樣的身心壓力,直到我自己為了受孕而開始接受各種手術、療程,那時的我才真正明白……
好好說再見是我們一生都在努力的事情,也許是我跟這世界說再見,也可能是我留在這世界而跟另一個要離開的人說再見。有人說,失去親人的痛一生都不會過去的。是的!不會過去的,我們都難以說再見,尤其是對我們來說特別的人
有人說「心情不好就找人聊一聊就好了呀,為什麼要花錢做諮商?」我想大家或許都有過找人聊聊的經驗,當下真的是會覺得心裡確實舒暢不少,但在情緒宣洩過後,是否會覺得心裡仍然怪怪的、似乎哪裡卡住卻也說不上來
一時的情緒高漲、難以控制,於是就自殺或殺人的新聞並不少見,然而「怎麼性子這麼烈?」、「有事可以好好講,一定要這麼激動嗎?」一類的評價從未止歇,只是面對這些評價,我很想問,我們的社會真的有提供「好好講」的空間嗎?
如果你的伴侶《我們與惡的距離》裡的喬安一樣,不敢面對過往,該怎麼辦?其實,在溝通之前,你得先靜一靜,看看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
在學校的場域工作,常常會接到需要做哀傷輔導或是危機處理的孩子,但很奇怪的是,並不是每個孩子在面對危機或是失落的時候,都有滿滿的情緒,可能只是淡淡地告訴你,他很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