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頁 » 部落格 » 黑暗心理學 » 嫉妒的背後是自卑:你並不是「真的」想贏,只是怕輸而已

嫉妒的背後是自卑:你並不是「真的」想贏,只是怕輸而已

文/蔡羽柔諮商心理師

「每個人都有自卑感,而我們為了追求超越自卑感,而讓人追求卓越,往更好的目標前行」──個體心理學創始者(Alfred Adler,1870-1937)

自卑感可能讓人覺得自己不那麼好,但它同時也並不是件全然壞的事,自卑感像是讓火車繼續往前的燃料;但是,,卻是自卑過度產生的後遺症。

嫉妒是在看到別人卓越、成功、比自己更好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消極地看到自己所缺乏,而產生強烈的負向情感反應,包含怨恨、憎惡、敵意的情感等等。

嫉妒如何形成?

你知道嗎,與不安讓你更容易陷於自卑當中。在中,焦慮/矛盾型依附的人,易有嫉妒心理。他們善於推崇他人的價值,而貶低自己,當有人出現,可能威脅到自尊時,往往讓人感到氣餒與憤怒,反映著「我是不是沒那麼好」的自卑與焦慮。

男友加了一些不知名的正妹、追蹤身材超好的女生IG、撞見男友正在看A片自慰,常讓女友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先是一陣暴怒,指責「是我不夠好嗎?你才要一直看別的女生」

女友的男性朋友在臉書留言區按了讚,在留言區說「加油我支持你」,也都能讓男友燒起無名火,狂怒「到底干他屁事」!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在這場怒火底下,兩人的心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其實,嫉妒是比較出來的。

許多時候我們拿了自己跟他人比較,但是越是看著別人,越是比不完。別人的老公絕不會讓你失望、別人的薪水袋總是比磚頭還厚。臉書好像是勝利組的代表作、社交軟體上充斥著美食照、旅行照、與朋友的合照,相較於自己生活的平淡,也有了人生感嘆的嫉妒感。

當我們的文化推崇著某種價值時,也帶著某些評判,這讓我們不自覺的慣性比較。A4腰、紙片女、肌肉男、寶馬跑車,因為他們被主流賦予了某些特殊的價值,因此也處處審判著自己與普世價值的距離。

與朋友邀約,除了把自己裝扮得夠體面、佯裝自己也過得很好,拿了名牌的皮夾,但有還不完的卡債,無意識的試圖探問想要知道他們人生的不幸、希望看到他們也有灰頭土臉、失足的時候。在這些「羨慕妒恨」的背面,可能藏著無人看見的傷悲。

時代未滿足的情感需求,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媽媽比較疼弟弟,常常抱著他親親他,但媽媽說我長大了,要開始學著。小時候我常偷踢弟弟,希望喜歡亂跑的他,有天會失蹤……」一個朋友小柔跟我說。

當她的男朋友「特別照顧」一些朋友,沒帶她就跟朋友出門,時常讓她醋罈子大發,可能踩到的正是小柔的童年地雷。那個被忽視的經驗重新喚起,是挫折和無力的,也讓長大的她,在關係中成為一個善妒的人。其實她不是嫉妒她男友的朋友,而是在嫉妒從小備受疼愛的弟弟。在那個回憶裡,童年沒辦法為自己做些什麼的自己,無從安放,所以嫉妒成為了一種枷鎖,把她困在童年的渡口。

我就是愛嫉妒,該怎麼辦?

當嫉妒感襲來,有許多不安與焦慮時,先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緒背後是什麼。是麼讓你感到不舒服,你希望得到的關係是什麼樣子?如果因為自己的脆弱,而讓對方需要小心翼翼地捧著你,請記得他捧久了也是會累的。嫉妒感就像是一種無形的捆綁,你對關係的不安全感,形成一個結界,試圖讓他的世界只有你,而你視他為浮木相互依存。

面對自己的自卑感,回頭想想,一直以來你好努力好努力,是為了自己,還是怕輸給了別人?你又想要活出怎樣自己?

參考文獻

  • 古永思(2008)。論嫉妒心理的發生機制及調節。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0(4),29-31。
  • Marshall, T. C., Bejanyan, K., Di Castro, G., & Lee, R. A. (2013). Attachment styles as predictors of Facebook‐related jealousy and surveillance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