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頁 » 蛹保安康 » 在恐慌風暴中依得寧靜:談恐慌症如何改善

在恐慌風暴中依得寧靜:談恐慌症如何改善

令人動彈不得的驚懼,突然來襲

日子,一如往常開啟,或是忙碌許久,或是疲累甚長。瞬間,一個打擊的訊息、一場不愉快的職場對話,或只是來到「忙、茫、累」的高峰……極度害怕的感覺襲來,無由的心悸、呼吸困難、發抖、麻木,或噁心、感覺肚子極度不適……腦裡浮現一連串如已被命定般真實、卻隱沒無聲的話語——這樣下去我會死掉、我會發瘋失控….…於是,讓你極力避開人群、或是無法搭乘某種交通工具、抑或是不敢進行心跳增快、呼吸短促的運動,而循環進入想要改變但又困難重重的「恐慌生活」。

」(panic disorder)是毫無預警的突發性強烈害怕或不適,症狀與自律神經失調相似,常伴隨著胸悶、心悸,是一種不定時、陣發性的極度焦慮,因無法預測和控制,讓人更加不安。由於「恐慌症」帶有強烈的死亡威脅感,讓當事人覺得自己快要死了,而常被誤以為是心臟病發作。

人們習以為常的神經運轉機制

這麼讓人不舒服的恐慌,怎麼會出現在人的神經生理機制中?這機制又為何能夠持續?依據醫學的研究和探索,恐慌症的成因現今尚無定論,多數專家認為與壓力、遺傳、童年創傷經驗、個人的個性與體質、社會心理……等因素有關,近年有更多研究認為和大腦在主管恐懼迴路的部位,對相關「神經傳導物質」的控制失衡有關。

據神經生理學研究發現,人類體內透過「自律神經」維持生命基本必要機能,包含應對壓力情境的「交感神經系統」和產生放鬆及促進復能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兩者流暢的合作,才能維繫與達成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安適。自律神經不受大腦控制,一旦過度運作,便極易進入神經系統的失調狀態,即醫療診斷所稱之「自律神經失調」。雖然恐慌症成因多元,多半的恐慌症都具有高度自律神經失調下的失衡症狀。

我能痊癒嗎?如何停下惡性循環?

進入恐慌生活後,成了被害怕、焦慮綁架的人生。實務上常見到恐慌症患者由於恐慌症一再發作,產生對恐慌復發的巨大恐懼,演變成一種「預期焦慮」。這樣的預期焦慮容易讓當事人變得不敢出門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此外,在遭遇突發的巨大強烈感受時,旁人時常不解、甚至只覺得「奇怪」,這種不被家人、朋友理解的挫折、傷心,也讓當事人更感到無力、無望。於是,讓恐慌的繩索綑綁得越來越緊。

雖然恐慌的機轉很自動化,但是在這自動化的擔憂想法、感受心流中,還有一個細小的「縫隙」,是你可以停留、挖出一條大橫溝,逐漸停止恐慌的瘋狂流轉,然後開啟平衡新生的機會——那就是「自然呼吸」的平靜當下,同時告訴自己:「是恐慌來了啊~不要緊,我會陪你慢慢緩下來的」。

讓自己的專注力從恐慌的牽引中部分脫身,引導著內在心識,定錨在當下的自然呼吸中拉長氣息——深深吸氣、深深吐氣—維持這樣的節奏,觀看著身心躁動、觀看著煩躁擔憂的想法,彷如只是傾聽訴苦的聽眾,不跟隨回應,支持允許恐慌倒出它的壓力。於是在呼吸調節下,你引導神經系統,體會了被導回平衡的新經驗,開始了主導恐慌反應的新節奏了。

帶著支持的,解開恐慌的心結

在解開恐慌症的辛苦病症過程,情緒藥物能夠緩解症狀的束縛,當下的呼吸調節幫助自己改善症狀之衝擊,找回自己當主人的力量。但要讓恐慌症或恐慌發作完整的復原,大多需要進一步解開促發病症的心理糾結事件或受挫經驗。這些源頭,其實都藏在自動負向信念背後的需求挫折裡。因此,進一步去關心了解經驗中的受挫、辛苦或失落,好好地照顧和支持自己,「恐慌」就能自然地離開替你呼救的位置,讓「珍愛、重視和信任」,成為新的身心路徑,引導自己走向健康喜悅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