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東彥諮商心理師
「願我的生命故事,成為你的安慰。我們的存在遠遠比傷口還要強大、比悲傷更堅強。」──金允那
你總是假裝堅強、逃避傷痛嗎?想與你分享,在我閱讀了《給總是假裝堅強、逃避傷痛的你》這本書籍,看見作者金允那(김윤나)透過文字的書寫,見證了創傷的真實存在。她勇敢踏上療傷之路,肯證早年創傷的療癒可能。站在讀者的角度,實在很是受到她的勇氣所鼓舞。
很難想像身處在這樣的家庭經驗中,究竟會對一個孩童的心理造成何等衝擊?!在父母親的衝突中,身為女兒的金允那被父親丟過來的電話所砸傷,父親不知如何面對的離開現場,只留下一個想要替父親洗刷罪名的母親。這個女兒的傷,曾被她的父母親看見嗎?抑或是,她經歷了母親的不告而別,就此成為了一個「沒有媽媽的女兒」,以及目睹了父親的燒炭自殺未遂。諸等的經驗,或許可以理解作者其中悲痛的心情:「如果沒有了這樣的父母親,或許人生會更加的輕鬆快樂吧?」
讀完這本書,似乎也跟著作者共同走了一遭她的生命旅程。回到諮商心理師的角色,我在思考著,這個創傷療癒的歷程,究竟藏著哪些關鍵要素,可以讓一個身心俱疲的女孩,可以再次轉化蛻變,成為一個有能力聆聽、陪伴她人療癒創傷心理輔導員。我想,其中可能包含了四個重要的階段:「回顧→饒恕→選擇→幸福的資格」。
創傷療癒四階段
一、回顧
「偶爾人們會問我,都是哪些人來向我尋求心理諮商,他們主要的煩惱是什麼。其實,他們每個人的目的都不一樣,但比起找不到方法,因為難以從創傷中順利恢復而前來的人更多。他們通常想要立即解決眼前的問題,可是解開謎底的鑰匙卻都藏在了過去。」
(書中 P.15)
我們若是有機會好好回顧過去的創傷經驗,明瞭創傷經驗帶給我們的影響,以及如何衝擊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就更有機會找出讓自己迎向嶄新人生的新選擇。
二、饒恕
「每天的生活都已經夠辛苦了,我不想再被沉重的誤會、仇恨、憤怒、埋怨等感情折磨,使自己的人生就此墜落。我不去怒視父母或逃避原諒,只是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我所選擇的饒恕,是放手讓自己從苦痛中變得自由。」
(書中 P.188)
身為一個受創的人,我們不必要強求自己要去「原諒」帶給我們傷害的人。然而,若我們有機會好好回顧創傷經驗,接納自己的失落,並且不再苛責自己應該為創傷經驗的發生而負責,在這些情緒梳理過後,或許我們能夠逐漸「放下」心中的怨與恨,並且讓自己從創痛中釋放。
三、選擇
「在過了二十五歲之後,我意識到如果想創造自己夢想的生活,首先應該要放棄『乖女兒』的這個角色。在那段期間,我遇見了與父母用不同方式生活的大人們、閱讀了多樣的書籍,也和某人一起走過他的人生,明白唯有自己才是人生的導演,更獲得了從既定角色中跳脫出來的勇氣。」
(書中 P.238-239)
好好思索過去生命歷程與創傷經驗如何對我們產生束縛,賦予我們某些既定的角色。同時也想想:「我希望我自己是什麼樣子?」為自己的人生做出一個新的選擇,找回自己人生的主控權。
四、幸福的資格
「今天,請你為自己做些什麼吧。不要為了彌補過去而虛度光陰,應該把時間多花在朝自己平凡的目標前進。當極致孤獨、冷清的暗夜降臨時,也別再喚回以前那個軟弱無力的自己,學習看著今天揮灑的汗水和切實的努力入睡吧。」
(書中 P.270)
除了回顧創傷經驗之外,也別忘記看見自己的好,肯定自己的努力。我們一起為自己做些什麼吧!
最後提醒你,創傷復原之路相當不易,但任何目標的完成,都是一點一滴累積完成的,你走的每個一小步,都在往你的目標前進;若一個人的療傷路程仍持續有低落情緒或對自身問題有所困惑,也請允許自己尋求專業心理師的協助。